找到相关内容8103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批判与回应——略论中观应成派对唯识学三自性思想的批判

    实无自性现似有性,故堕常边。”[[19]]   凡承许诸法自相为胜义有的,被称为“实事师”,毗婆沙师、经部师、唯识师等皆是此摄。他们均未能远离断、常两种边执边。如果认为一切法没有自性就是一切法完全不...,中道智慧者,令众生远离有无二见。令知生死之中,无虚妄我故,息其有见;有如来藏,息于无见。”而且佛性妙有不空,如《中观论疏》说:“即见佛性妙有名见不空。”[[56]]这与应成派所批判的他空见多少有一定...

    海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1475577109.html
  • 原始佛教读书会:相应部选读 第二单元:天子相应

    这个世间不够好,所以想用一个方法,跑到这个世界之外,以为到了那里,就能远离一切的苦恼。可是佛陀说,没有啊!我们就是这个身心而已,我们无论跑到哪里,其实都是带著这个身心去;跑到另一个世界,其实所看到的,...

    蔡奇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1482877132.html
  • 体悟世间无常 珍惜出家暇满身

    分享到别人的心得、经验,知道如何叫做自利利他、自他不二。只有通过这种利他的过程,才能够感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这样,自己用功修行的路子也就一路畅通了。《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说:“菩萨摩诃萨……应远离诸...

    学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1483377137.html
  • 阿含经导读

    ;(3)不受人谏,为人暴虐,无有慈心;(4)枉诸人民,横取系闭,在牢狱中,无有出期;(5)非法相佐,不案正行;(6)贪著他色,远离己妻;(7)好喜嗜酒,不理官事;(8)好戏歌舞戏乐,不理官事;(9)...

    郁永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435177182.html
  • 空海法师:永嘉大师证道歌诠述(上)

    者他遇到众生的攻击、批评,他是不会起什么瞋心的。因为他看到众生在流露颠倒梦想的实相,而他内心生起的就是大慈大悲啊!但愿有因缘众生能够出离苦海,远离颠倒梦想啊!所以‘销融顿入不思议&...

    空海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481378553.html
  • 唐宋佛教文人的风采

    生活。苏轼回到常州,远离汴京,不久即病殁,享年六十六岁。一代天才诗人苏轼,给人的怀念不仅是诗词歌赋,他的散文、书法、绘画、音乐、医学、建筑、水利、农业等,各方面的才能,都曾嘉惠世人,而最为难能可贵的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483578596.html
  •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佛教理论的高度精致化、专门化,使得非经过专门训练的人不能掌握。但这样一来,佛教就逐渐变成了学院式宗教,远离了大多数人的需要,也就有衰微的危险。二是佛教的高僧大德的各种注疏、著述大都是试图从理论上论证...

    王公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483878602.html
  • “醒世诗”考辨

    云在青山月在天。   由“半世功名百世冤”、“象简、金鱼浑已矣”[57]等而观,此时已然远离官场,且“芒鞋、竹杖”四处求师访友矣。第十九首言:   终日忙忙无了期,不如退步隐清居。草衣遮体同绫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82278742.html
  • 对净土法门若干问题的思考

    清净诸佛刹土。何等为十。一者具戒净净不断不杂,复无染污戒行成就;二者行平等心,为一切有情设平等方便;三者成就广大善根非鲜少故;四者远离世间名闻利养等事复不染着;五者具于净信无疑惑心;六者发勤精进舍离...

    果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83378764.html
  • 简明西藏密宗喇嘛教史(1)

    远离悉补野的象雄和牦牛苏毗等一些小邦或部落联盟以前只承诺为所属臣民,实际上未作悉补野的臣民,一旦有机会他们立即反叛。同时,从外部发起大规模的反叛活动之时,祖父时的一部旧臣也蠢蠢欲动,出现反叛的迹象。甚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594278976.html